作業是為了及時檢查學習的效果,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,同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。如何深化作業改革,促進課程、課堂教學的改革,從而落實“減負增效”的要求呢?
九月9日在數學教研會上,在領導的帶領下,我們開展了:“以作業改革撬動課堂教學改革”的研討會,全校數學教師悉數參與,共同研討。
會議伊始,楊校長就本次研討會,揭示了主題,傳達了精神,提出了要求,令新老教師們振奮精神。
數學組的代偲衡老師對家庭作業改革的探索和研究,是從我市“學講計劃”推進實施的過程中開始的,她采取的作業形式完全受“學講”影響。如何利用作業及時反饋孩子是否學進去,如何能調動孩子積極主動完成作業,培養綜合能力,同時又不增加負擔呢?代老師跟組內老師不斷深入學習、研討“學講計劃”,最終決定:作業完成后,讓孩子們講出來,充分表達出來,人人都是“小老師”!
代老師首先介紹了當時她做這個案例的緣由,學生們學習的懈怠,畏難情緒,促使代老師改變原有的作業形式,建立微信學習群。
緊接著,代老師以一段視頻聲情并茂的介紹了當時活動的起始,活動過程,以及活動過程中所經歷的困難挫折。









微鏡頭,微信群,微課堂,不僅讓學生們收獲頗多,也讓家長深入參與。
作為教師也感受頗多,平時很沉默的孩子,在這里表現得非常優秀。
代老師展示結束后,各位老師紛紛提出自己的見解,楊校長也提到,要思維發散一些,這個案例是否可以推廣到全年級組甚至全數學組呢?大家集思廣益,在會議上也提供了很多建議,為代老師后期的修改提供了更好的思路。
代老師講述結束后,我們進行了數學優秀作業觀摩,各班選出五份最優秀的課堂和課外作業進行展示,各年級組長邊觀摩邊介紹本組在學生作業方面值得推薦的好做法。老師們通過觀摩和交流,進一步明確了數學課堂和課外作業的規范要求。
今天的教研活動以我們每天面對的“作業”切入,主題明確,內容充實,在座的數學老師都收獲滿滿,對“以作業撬動課程、課堂教學改革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